对于轻重资产的平衡,甘永清表示道,花样年商业是以重资产、自持的物业作为打底,以轻资产作为排头兵。
李国华称,存量资产在未来3—5年还有很好的机会,从经济周期、社会经济等方面来看,2019年是这一经济周期的一个低谷,也是存量资产投资、改造、收购、并购的一个最好的年份。
“创新”是2018观点商业年会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,这里面又包括模式创新、产品创新、运营创新以及金融创新。
在2018年岁末,观点地产新媒体来到香港这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商业中心,以全面的大数据为基础,仔细梳理、总结这一年来中国商业地产的变化、得失与光荣。
所有人都在涌向风口中的商业地产存量市场,这里需要更长远的眼光,才能看清未来趋势,抓住发展机会。同样重要的,还有苦练运营基本功。
“所有商业地产都是一个重资产型物业,它的持有期是很长的,这个退出没有解决好,这么多资产你怎么可持续的发展?”
“如果把商业地产分成四个阶段(土地、开发、运营、退出),拿中国和美国相比,你会发现中国在前两者的投融资方面是挺发达的,后面两个几乎瘫痪。”
“尤其是今年跟明年,因为中间涉及到一个东西,就是融资成本在今年跟明年会大幅的飙升,这对商业的运营者是非常痛苦的一个事情。”
“下一步我们在探讨的时候,创新这两个字非常重要,如何把年轻人吸引过来,我们多听听00后的意见,可能会好很多。”
“未来的商业应该是物质需求加上我们的精神享受,合起来才是我们真正的商业终极目标。”
对于商业广场、商业地产、购物中心来讲,我们可能面临一个更大的危机,这个危机就是科技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。
只有拥有未来场景的想象力才能拥有未来产品的竞争力,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,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精神消费广袤无垠的新蓝海打造得更好。
“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资产运营方,站在一个以终为始的格局上,以退出机制的角度,回到原点来看待我们的资产管理,并对我们的商业地产进行有机的整合。”
“未来的购物中心是以经营为核心的存量物业,将会是我们打造第二曲线的一个重要考虑的赛道。”